pg麻将胡了在线玩免费网页版-师承问答笺047辑丨胆石症经方治疗实录
你的位置:pg麻将胡了在线玩免费网页版 > 新闻动态 > 师承问答笺047辑丨胆石症经方治疗实录
师承问答笺047辑丨胆石症经方治疗实录
发布日期:2025-10-08 16:07    点击次数:183

01 辨治核心:首重阴阳气血津液 学生问:老师,我们在临床中遇到不少胆石症患者。您常教导我们临证要“首辨阴阳”,请问在胆石症的辨证中,如何把握阴阳这个总纲? 林师答:胆石症虽病在胆腑,然其根本在阴阳失调。

《素问》云:“阴阳者,天地之道也”,治病必求于本。 胆石形成,多因阴阳升降失常。

阳不化气,阴不成形;

阳气不振则胆汁郁滞,阴液不足则胆汁浓稠。

最终湿热蕴结,炼液成石。 我曾治一女性患者,30岁,右胁疼痛十余日。

诊见其舌淡润、水滑,边有齿痕,苔白腻,脉沉细。

此乃阳气不足,阴寒内盛之象。阳虚不能温化水湿,湿聚为痰,停滞胆腑。 故我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之,方中桂枝、干姜温阳化气,柴胡升发阳气,天花粉生津润燥。

如此阴阳并调,三剂而痛减。 阴阳辨证实为胆石症诊治第一要义:

阳热盛者多见口苦、咽干、舌红苔黄;

阴寒盛者多见口淡不渴、舌淡苔白。

临证必须明辨。 02 六经辨证:少阳为枢,兼顾阳明太阴 学生问:刚才老师提到用柴胡桂枝干姜汤,这涉及到六经辨证。

请问老师,如何运用六经辨证来指导胆石症的诊治? 林师答:六经辨证是仲景学说精髓,胆石症多从少阳病立论。

因胆属少阳之腑,主枢机运转。 《伤寒论》云:“少阳之为病,口苦、咽干、目眩也”。

又曰:“胸胁苦满、默默不欲饮食、心烦喜呕”。

这些症状在胆石症患者中颇为常见。 然临证不可拘泥,要知常达变。

我曾治一46岁男性,体型肥胖,平素喜食肥甘。

症见右上腹痛向右肩放射,白睛轻度黄染,口干口苦,恶心厌油,小便黄,大便干结,舌边红、苔黄腻,脉弦滑。 此非纯少阳病,乃少阳阳明合病-少阳枢机不利兼阳明腑实。

我用大柴胡汤加减:柴胡、黄芩、半夏、白芍、枳实、大黄、金钱草、鸡内金、怀牛膝。

方中大黄通腑泄热,合柴胡一升一降,恢复气机升降。 亦有少阳太阴合病者,见胁痛伴便溏、乏力、舌淡。

此时宜用柴胡桂枝干姜汤,既和解少阳,又温太阴之寒。 六经辨证要着眼於病机,不可机械对应。

胆石症虽多涉少阳,但常兼阳明、太阴,甚者入厥阴。

需细心体察,方不致误。 03 方证相应:大柴胡汤与柴胡桂枝干姜汤之辨 学生问:老师刚才提到了大柴胡汤和柴胡桂枝干姜汤,二者都治胆石症,临证如何区别使用? 林师答:方证相应是仲景学说的核心。

大柴胡汤与柴胡桂枝干姜汤虽皆从柴胡剂化裁而来,但主治迥异。 大柴胡汤证:主治少阳阳明合病,症见胁肋胀痛、寒热往来、口苦咽干、腹胀便秘、舌红苔黄腻、脉弦滑。

其病机为少阳枢机不利兼阳明腑实。 方中柴胡、黄芩和解少阳,大黄、枳实通下阳明,芍药缓急止痛,半夏和胃降逆。

诸药合用,共奏和解攻下之功。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:主治少阳太阴合病,症见胁痛、口干不欲饮、便溏、畏寒、舌淡苔白、脉沉细。

其病机为少阳不和兼太阴虚寒。 方中柴胡、黄芩清解少阳,桂枝、干姜温太阴之寒,天花粉生津润燥,牡蛎软坚散结。共成和解温中之剂。 我曾治两例患者,一例壮实男性,胁痛、便秘、苔黄厚,投大柴胡汤三剂便通痛止;

另一例老年女性,胁痛隐隐、便溏、舌淡,予柴胡桂枝干姜汤七剂诸症缓解。

此即方证相应之妙。 04 用药精髓:四金配伍与剂量奥秘 学生问:老师治胆石症常用金钱草、海金沙、鸡内金、郁金这“四金”,请问这四药的配伍有何深意?

为何老师用金钱草常至90克之多? 林师答:“四金”乃治胆石症要药,然各有专攻。 金钱草甘淡性平,《神农本草经》虽未直载,但后世发现其有利湿退黄、通淋消肿之功。

现代发现其尤擅化胆石。我常用至90克,是因结石为有形之邪,非重剂不能攻之。

所谓“重剂起沉疴”,量小则效微。 海金沙甘寒无毒,擅通淋止痛。

《本草纲目》谓其“治湿热肿满,小便热淋、膏淋、血淋、石淋茎痛,解热毒气”。

与金钱草相须为用,增强利胆排石之效。 鸡内金甘平,《神农本草经》谓其“主泄利”,后世发现其能消积化石。

所含消化酶能软化结石,促进排出。 郁金辛苦寒,《新修本草》言其“主血积下气,生肌止血,破恶血,血淋尿血”。

能行气解郁,凉血破瘀,现代研究证实能促进胆汁分泌。 四药合用,金钱草、海金沙偏于利湿排石,鸡内金长于消积化石,郁金善于行气解郁,共奏疏肝利胆、化石排石之功。 我曾治一患者,右胁痛甚,初诊金钱草用60克效不显,二诊加至90克,疼痛明显缓解。药量之妙,存乎一心。

然需注意,体弱正气不足者,量宜稍减,或加扶正之品。 05 升降理论:调气机以复胆腑通降 学生问:老师处方时常强调“升降相因”,请问在胆石症治疗中如何运用升降理论? 林师答:升降出入是气机运动的基本形式。

《素问》云:“出入废则神机化灭,升降息则气立孤危”。

胆石症核心病机就是升降失常,胆腑不通。 胆属腑,“传化物而不藏”,以通为用,以降为顺。

若升降失常,胆失通降,则胆汁郁结,日久成石。 我用药注重升降相配。

如柴胡与枳实同用,柴胡升发阳气,枳实破气降浊,一升一降,调畅气机;

又如柴胡与白芍同用,柴胡疏肝升清,白芍柔肝敛阴,一散一收,调和肝脾。 曾治一患者,右胁疼痛,胃胀,纳少。

我用柴胡、桂枝升发阳气,枳实、半夏通降胃气,干姜温中焦,如此升降复常,三剂症减。 圆运动理论亦强调肝左升而胆右降,构成一气周流的圆运动。

胆石症即是圆运动中胆腑通降环节失灵。

治疗时不仅要疏肝利胆,更要恢复整个圆运动的顺畅。 06 疗效判断:以津液盛衰为凭 学生问:最后请老师谈谈,如何判断胆石症治疗的疗效和预后?有何观察指标? 林师答:判断疗效非独看结石是否排出,更要以阴阳调和、气血津液充盈为最终标准。 津液盛衰是重要观察指标。盖津液能濡养脏腑,稀释胆汁。

若患者由口干转口和,由舌燥转润,由尿少转常,说明津液已复,此乃佳兆。 气机通畅亦是重要指征。

若患者由胁痛转舒,由腹胀转畅,由纳差转香,说明气机已通,胆腑已降。 我曾治一患者,服药后大便得通,日行二次,右胁痛随之减轻。此乃“腑气通,胆气降”之明证。 然需注意,胆石症治疗非一日之功。

结石为有形之邪,非短期能化。

待急性症状缓解后,需缓缓图之,继续调理体质,防止复发。 对于结石较大者,我常加皂角刺、京三棱、参三七等软坚散结之品;

对于寒湿较甚者,加制附子温阳化气。

总之,要以调和阴阳为最终目标,使机体恢复“阴平阳秘”的状态。

07对于顽固性胆石症患者,如何在四金基础上加减用药?请结合具体病例说明。

对于顽固性胆石症的治疗,常在“四金汤”(金钱草、海金沙、鸡内金、郁金)的基础上,根据患者的具体证型进行加减化裁,以增强疗效。其核心在于精准辨证,明辨阴阳、气血、津液的盛衰以及六经病位。 四金汤为基础 “四金汤”是治疗胆石症的基础方: - 金钱草:常用30-60克,清热利湿,通淋排石,为君药。- 海金沙:常用10-15克(布包煎),通淋止痛,助金钱草排石。- 鸡内金:常用10-15克(研末冲服效果佳),消食化积,软化结石。- 郁金:常用10-15克,活血行气,疏肝利胆,止痛。 顽固性结石多因病邪深入,单纯清热利湿排石恐力有不逮,需根据体质和症状灵活加减。 分型论治与加减应用 中医强调“观其脉证,知犯何逆,随证治之”。顽固性胆石症常见以下几种证型及加减思路: 1. 肝胆湿热型 辨证要点:右胁胀痛或绞痛、口苦咽干、恶心呕吐、身目可能发黄、便秘尿赤、舌红苔黄腻、脉弦数。

此型多为急性发作或慢性合并感染,湿热壅盛。

加减思路:重在疏肝清热、通腑泄热。

常用加减:可加柴胡、黄芩疏肝清热;

茵陈(30-60克)利湿退黄;

大黄(后下,6-10克)、枳实通腑泄热,促进结石下行。

大黄不仅能通便,还能松弛奥狄氏括约肌,促进胆汁排泄。

病例参考:曾有一46岁男性患者,形体偏胖,平素喜食肥甘。

症见右上腹剧痛放射至右肩背,口干口苦,恶心呕吐,大便三日未行,小便黄赤,舌红苔黄厚腻,脉弦滑有力。

辨证为少阳阳明合病,肝胆湿热夹腑实。

予大柴胡汤合四金汤加减:柴胡、黄芩、半夏、白芍、枳实、大黄(后下)、金钱草、海金沙、鸡内金、郁金、茵陈。

服药后大便得通,日行2-3次,腹痛迅速缓解。后续以四金汤为基础调理。 2. 气滞血瘀型 辨证要点:胁肋刺痛,痛处固定,夜间可能加重,面色晦暗,舌质暗紫或有瘀斑,脉涩。

此型多见于病程较长,结石滞留日久,气血运行不畅。

加减思路:重在行气活血、化瘀散结。

常用加减:可加丹参(15-30克)、桃仁、红花活血化瘀;

延胡索、川楝子行气止痛;

三棱、莪术破血行气,软坚散结。

对于结石与组织粘连者,活血化瘀药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,促进炎症吸收和结石松动。

病例参考:一女性患者,55岁,胆石症病史十余年,反复右胁隐痛刺痛,情绪不畅或劳累后加重。

面色黧黑,舌暗有瘀点,苔薄白,脉沉涩。

B超示胆囊内多发小结石并胆囊壁增厚毛糙。

辨证为久病入络,气滞血瘀。

予四金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:金钱草、海金沙、鸡内金、郁金、柴胡、枳壳、赤芍、川芎、桃仁、红花、当归、生地、川牛膝。

服药后疼痛逐渐减轻,面色改善。 3. 肝郁脾虚型 辨证要点:胁痛隐隐,时作时止,情绪抑郁或烦躁,食欲不振,脘腹胀闷,神疲乏力,大便溏薄,舌淡苔白,脉弦细。

此型多见于体质较弱或久病耗伤者,既有肝郁,又有脾虚。

加减思路:重在疏肝健脾、扶正祛邪。

常用加减:可加柴胡疏肝;

党参、白术、茯苓、黄芪健脾益气;

薏苡仁健脾渗湿。

此型不可过用苦寒攻伐,需兼顾中气。

病例参考:一患者,右胁不适,腹胀便溏,乏力,舌淡边有齿痕,苔白腻,脉濡。证属肝郁脾虚,湿浊内蕴。

治以疏肝利胆,健脾化湿。

方用四金汤合逍遥散加减:金钱草、海金沙、鸡内金、郁金、柴胡、白芍、白术、茯苓、党参、陈皮。

调理后胁胀乏力改善。 4. 脾肾阳虚型 辨证要点:胁肋隐痛或坠胀不适,畏寒肢冷,腰膝酸软,神疲乏力,口淡不渴,夜尿频多,大便溏薄,舌淡胖有齿痕,苔白滑,脉沉迟无力。

此型多见于久病及年老体弱者,阳气虚衰,运化无力,湿浊内停。

加减思路:重在温补脾肾、化气行水。此为“病痰饮者,当以温药和之”的思路。

常用加减:可加附子(先煎)、肉桂温补肾阳;干姜温中散寒;

黄芪、党参健脾益气。

此时需慎用大量苦寒利湿之品,以免更伤阳气。

病例参考:一老年男性,患胆石症多年,曾多次发作但不愿手术。

就诊时诉右胁闷胀不适,畏寒喜暖,食欲差,稍食生冷则便溏,腰膝冷痛,舌淡胖苔白水滑,脉沉细。

辨证为脾肾阳虚,寒湿内结。

治以温阳健脾,化湿散结。

方用四金汤合附子理中丸加减:金钱草、海金沙、鸡内金、郁金、制附子(先煎)、干姜、党参、白术、茯苓、肉桂。

服药后畏寒、便溏症状明显改善,胁腹不适减轻。 临证要点与思路 治疗顽固性胆石症,除了辨证加减,还需注意:  “通腑”的重要性:胆为六腑之一,“以通为用”。

对于体质尚实,伴有便秘或腑气不通者,适时使用大黄、芒硝等通腑泻下之品,常能有效缓解疼痛,促进结石排出,起到“釜底抽薪”的效果。

“活血化瘀”的作用:对于病程长、有粘连的顽固结石。

加入丹参、赤芍、三棱、莪术等活血化瘀药,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胆道功能,有助于结石的松动和排除。

“扶正”与“祛邪”的权衡:治疗需始终顾护患者的正气,尤其是脾胃功能。

对于体虚之人,应采用攻补兼施的策略,或先扶正后祛邪,或攻补同用,避免一味攻伐导致正气更虚。

剂量与疗程:顽固性结石治疗周期较长,需要一定耐心。

金钱草、茵陈等药常用至30-60克,但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。定期复查B超,观察结石变化。

生活调护:饮食有节(忌油腻、高胆固醇食物)、情志舒畅、适当饮水、规律作息对康复至关重要。 总之,治疗顽固性胆石症,以“四金汤”为基本方,核心在于首辨阴阳、气血、津液,运用六经辨证厘清病位病性。 对湿热壅盛者,加疏肝利胆、通腑泄热之品。

对气滞血瘀者,加行气活血、化瘀散结之药。

对肝郁脾虚或脾肾阳虚者,则需注重健脾疏肝、甚至温补脾肾,扶助正气。 请注意:文中涉及方药仅供参考,中医用药需辨证论治,因人而异。如有胆石症相关问题,请务必咨询专业中医师,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相关资讯